序章:汇聚与启程
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大瑶山东部。它是一个以瑶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作为哈工大的定点帮扶地,自2016年起哈工大与金秀人民同题共答,奋斗拼搏,跨越3000多公里的帮扶,让两地结下深厚友谊。
2024年7月,感知中国——一校三区中外学生金秀瑶族自治县发展观察团的30余名成员分别从哈尔滨、威海、深圳启程,齐聚于金秀瑶族自治县。发展观察团积极响应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号召,在“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周”专项活动的指导下,结合“行走中国 金秀足迹”主题内容,旨在深化中外大学生对中国乡村振兴、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创新创业的认识,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促进对中国国情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实践团成员中包括来自中国不同省份的学生,以及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际学生。他们共同怀揣一个目标:深入中国乡村,体验并学习中国的乡村振兴政策,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个人视角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
第一章:我读乡村振兴
实践团先后前往广西鸥美嘉木业有限公司、广西聚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一线进行参观与学习,了解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一幅金秀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在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生产线,了解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整个生产流程。
实践团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他们详细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企业所具有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同时也深入了解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实践团成员积极询问企业负责人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共同展望了这些特色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这次交流,实践团对如何更好地支持和促进乡村企业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交流现场
合照
第二章:我看中国乡村
实践团前往大瑶山自然博物馆、金秀县三角乡,在当地村干部的介绍下,对金秀乡村各方面有了初步了解。
实践团在三角乡
实践团来到六定村进行实地调研,探访了传统村落,让同学们对当地实际情况和乡村发展有了真切体悟,他们穿梭在石板路上,感受着村落的古朴气息,观察着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带队教师与当地村干部交流
龙华红色革命纪念馆位于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桂田村委龙华屯。纪念馆以图文介绍、实物展示和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再现了侯守才、黎升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员带领组织民兵和瑶山群众与土匪进行斗争的历史事件和革命故事,展示了瑶山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在龙华红色革命纪念馆,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聆听了讲解员对革命历史的细致介绍。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
实践团听龙华屯老人讲解
实践团与龙华屯老人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不时地记录下重要的历史细节。龙华村老人金卫光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怀念,他用质朴的语言描述了当年的战斗情景,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的种种经历。
合影
第三章:我讲中国故事
在金秀瑶族博物馆,学生们通过讲解员的细致介绍,对瑶族的历史渊源、社会结构有了初步了解。博物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再现了瑶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参观过程中,实践团的同学们不仅对瑶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也对如何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的思考。
实践团参观瑶族博物馆
合影
哈工大国际教育学院与金秀瑶族博物馆共建国情教育实践基地,金秀瑶族博物馆将成为国际学生了解中国多元文化、体验中国乡村生活、参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
国情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晨光熹微,清风徐徐。金秀县民族小学里不时传出清朗的读书声,实践团的成员们在这里进行为期两天的支教。
支教现场
实践队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解、互动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践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团队成员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通过讲述哈工大的历史、精神以及哈工大与金秀的故事,让小学生深入了解哈工大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结合哈工大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展示哈工大在各个领域内的领先地位和卓越贡献。
实践团成员与金秀小学生互动
实践团成员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播放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同时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增进中外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此外,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向当地学生介绍科学知识的魅力,实践团通过知识科普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弹琴吹笛、体育运动、互动游戏、科普讲解,哈工大的中外学生们精心准备了一节节生动的课程。
合唱《少年》
相逢的意义在于照亮彼此,在这场别开生面的支教活动中。不仅当地的小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实践团的学生们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四章:我学非遗文化
7月11日,金秀三角乡六定村迎来了第四届瑶族“六月六”放排节,独具地方特色的非遗代表性项目,让实践团感受到了瑶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和浓厚淳朴的乡土风情。
实践团成员们与当地村民一起跳起了欢快的瑶族舞蹈,感受着瑶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善。在瑶族长鼓的节奏中,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历史对话,体会着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实践团成员与村民共舞
中外学生一起尝瑶族美食,品特色茶饮,体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瑶族村寨中,实践团成员们还亲手体验了制作瑶族传统美食的过程。他们学习了如何用当地特有的食材和方法。通过这样的互动,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学到了一门手艺,更深刻理解了瑶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舂糍粑
品尝特色茶饮
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的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乡村振兴的成果,更通过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在与当地村民的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教育、卫生等多方面的全面提升。
合影
尾声:传承与展望
随着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实践团成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刻的记忆,踏上了归途。他们不仅见证了金秀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的辉煌成就,更在心中种下了对乡村振兴事业的热爱和向往。感知中国——一校三区中外学生金秀瑶族自治县发展观察团成为他们人生中难忘的一课,也是他们了解中国国情、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起点。
实践团的活动得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官微、中青报、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这些报道不仅记录了实践团的足迹,更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传播给了更多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中国的乡村振兴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未来,哈工大国际教育学院将继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活动内容和形式,以“感知中国”为起点,联合团委打造“中外大学生实践周”活动品牌,鼓励更多的中外学生们用自己的视角观察中国、倾听中国、丈量中国,努力将实践活动打造成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当地政府、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和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引导国际学生用文字和视频讲好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中国故事,传播积极向上的中国声音,形成对中国国情全面深刻的认知。学院也将继续通过HI-T系列活动,在学业指导、就业支持、生活帮辅等方面,鼓励国际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发挥国际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走进中国、读懂中国,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中国情怀的国际人才,促进中外文化融通,为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贡献。